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面临三任老支书的重托,他睡村部、建厂房、带负债村翻身 “车轮书记”汪军:7年10万公里跑出复兴路

面临三任老支书的重托,他睡村部、建厂房、带负债村翻身 “车轮书记”汪军:7年10万公里跑出复兴路

2025-07-20 23:08:48 [综合] 来源:晴影灵阁站

汪军与“银辉支部”的车轮书记老党员商议村务。

时针拨回2017年3月。面临

已在浠水县公安局据守辅警岗位近十年的任老汪军,面临人生选择。支书彼时的托睡朱店村,开展步履维艰。村部村翻出复为了全村15个小组、建厂军年800余户的房带负债未来,三任老支书周叔义、身汪饶明旺、兴路明炳桂,车轮书记三赴县城,面临力邀这位从本村走出去的任老后生回乡担任“领头雁”。

面临或许转作业编制的支书安稳远景,汪军起先婉拒。托睡但是,老支书一句浸透期许的言语——“刘备三请诸葛亮为兴汉,咱们三上浠水为朱店兴隆请你!”令他热泪盈眶,决然辞去作业,回到生养他的浠水县竹瓦镇朱店村,接下村党总支副书记的重担。一年后,32岁的他全票中选村党总支书记。

面临窘境,他信仰坚决:“穷则思变,有必要甩开膀子闯新路!”。

工业包围——。

“空心村”建起小型农业加工园。

军令状超量完成。

面临村账上扎眼的赤字和高达41%的土地撂荒率,汪军在第一次党员大会上立下军令状:“三年内不让村团体增收20万元,我自请辞去职务!”。

朱店村接近大山,乡民长时间依靠传统栽培,开展乏力,仅靠现有资源难以破局。打破口安在?汪军将目光投向在外能人。“用好在外能人的智力、资源,是强村富民的要害。”他带领村“两委”活跃探索“村增收、民致富”新路。

“同吃同住”是汪军联络乡情的共同方法。朱店村有位老板,每次回老家就喜爱住在村部,汪军干脆有家也不回,陪老板一同睡在村部,同他唠家常、谋开展。“以心换心,用真情维系乡情,才干激起能人反哺桑梓的热心。”汪军说,村里打造小型农业加工园,这位老板无偿捐献钢构厂房,挂号成为村级固定资产。

具有近40年前史的村办企业“朱店粉丝厂”,因工艺落后、销路不畅陷入窘境。但汪军没有抛弃这块“金字招牌”,带领村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远赴山东招远等地取经,学习先进工艺和运营形式。回来后,推进粉丝出产向专业化、标准化晋级,完成“收买、贮存、加工、出售”一体化,每年为村团体增收5万元。

三年之约,汪军不只完成,更超量完成!从前负债23万元的“空心村”富丽蝶变,村团体经济收入打破62万元,成为家喻户晓的“复兴样板”。

聚力管理——。

“银辉支部”让老党员上岗。

七年完成零上访。

近3000人的村,还有杂乱的大街业务,仅靠4名村干部管得好吗?

汪军深知管理需假势聚力,他注意到饶明旺、张春芳等退职老干部了解村情、声威高,常责任帮忙作业。“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何不将其安排起来?

学习外地经历,汪军立异建立“银辉支部”,安排17名老党员“亮身份、设岗位、授功能”,招领对立调停、方针宣扬等责任,将村级“无力管”业务转化为“党员管”,让“夕阳红”勃发“管理蓝”。

从谋划到落地,并非坦道。部分老党员挂牌后萌发退意。面临窘境,汪军知难而进:家人对立的就上门交流,外出的就电话交流,交流不成便驱车当面恳谈,代表村“两委”慎重许诺支撑,并屡次安排赴湖州等地实地观摩。

五年坚持,“银辉支部”终成闪亮品牌。老党员们化身“和事佬”“宣扬员”,成功调停对立胶葛150余起,化解群体性事情1起,助力朱店村完成“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接连七年零上访。

一起,汪军活跃构建多元共治格式:设置“六员”岗位引导大众参加;以“姐妹共建”凝集妇女力气;开办“期望家乡”关爱留守儿童……涓滴之力,会聚成村庄管理的繁荣力气。

实干为民——。

自拆大伯十万元违建。

“铁脚板”踏平脏乱差。

“村干部的办公室在田间地头!”汪军那辆风雨兼程的摩托车,七年行程10万公里,是他回应老支书重托的坚实脚印。

就任之初,朱店大街通组路旁乱搭乱建丛生,废物遍地,污水横流,大众天怒人怨。汪军理解,赢得大众信赖需从身边事做起。他带领“两委”重复宣扬,带头整理废物、撤除违建,多方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建造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及2000米排水管网,惠及沿线大众。

2024年,借“清洁家乡”关键,他决计彻底治愈村容恶疾。“大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他率先垂范,指挥挖机撤除了自己大伯价值10余万元的违建房子。此举轰动全村,103户乡民纷繁撤除违建。

村容剧变背面,是汪军带领党员大众5次外出“取经”、70余次宅院会的群策群力,是每周数次夜宿村部审阅清单、策画资金的绞尽脑汁,是每月200屡次致电乡贤的深切恳请,更是车轮滚滚丈量出的担任。

这位裤腿常沾泥、说话带土味的村支书,用脚步衔接民意,以实干复兴村庄。他先后中选湖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荣获黄冈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但是,在他心中,满墙的荣誉,远不及乡民舒展的笑颜,更不及脚下这片日益富饶、充满期望的郊野。

(南海 黄赫 高祥超)。

(责任编辑:探索)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