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马来西亚本乡艺术家为“无用”赋予“新意”

马来西亚本乡艺术家为“无用”赋予“新意”

2025-07-21 01:13:37 [百科] 来源:晴影灵阁站

新华网吉隆坡6月27日电 马来西亚本乡艺术家为“无用”赋予“新意”。无用

记者王嘉伟 程一恒。马西

马来西亚本乡艺术家为“无用”赋予“新意”

马来西亚正午热浪蒸发。亚本予新意屋内则置身于蓝白交错的乡艺艺术国际——蓝的深重、白的为赋纯洁,瞬间带来顷刻清凉、无用静寂与安定。马西

马来西亚本乡艺术家为“无用”赋予“新意”

这是亚本予新意本乡艺术家陈厚玏的创造空间,也是乡艺一间艺术展览馆。她正专心地调配色盘——色阶改变、为赋明度纷歧、无用深浅各异的马西蓝色与白色,在她手中交错出一幅幅精巧细腻的亚本予新意画作。

马来西亚本乡艺术家为“无用”赋予“新意”

近来,乡艺陈厚玏在其行将举行的为赋第五次个人著作打开幕前约请媒体代表预先看望。蓝白相间、青花连缀……乍看之下这些著作似乎是遵循我国明代传统青花瓷纹样创造的著作。陈厚玏说,那正是她的创意来历。

“许多古代青花瓷工匠没有受过体系美术练习,他们以最朴实、直观的方法表达所见所感,画的是日子中实在的场景和心里的心情,每个人都有共同风格。”她说,正是这种未经润饰的表达,让她深受感动。

不同于传统青花瓷,她重视的是“碎”。那些裂缝斑斓的青花瓷碎片,正是她创造的中心。“比较无缺器物,那些碎片更牵动我。它们曾被遗弃,但我看到了它们的价值。”她说。

为何执着于破碎的瓷片?这源于陈厚玏对“万历号沉船”的重视——几年前,马来西亚东海岸曾打捞出一艘约16世纪葡萄牙商船残骸,船上除了很多珍贵文物外,也有成堆破碎的青花瓷残片。

“那些残缺的瓷片被疏忽、被当成无用之物,但它们和那些进入拍卖行的无缺瓷器有着相同的前史。”陈厚玏说,“我想赋予它们新的生命,把曾被视为无用的东西转化为有含义的美。”。

现在,这些碎片被她融入画布,与颜料、线条相交融,她称之为“为‘无用’赋予新的‘含义’”。

“它们来自我国工匠之手,经由葡萄牙船舶出海,路过马来亚的古代阛阓,乃至或许要去更远的当地。它们是这片土地过往海上丝绸之路前史的重要印记。”陈厚玏说。

此次展览将于29日开幕,共展出20幅画作和11件雕塑,每件著作都是对“回忆与重构”的一次深思,也是一次艺术、考古与马来西亚前史之间的对话。

接近采访完毕,记者再次回望墙上展示破碎瓷片的画作。那些曾被忘记的碎片,此刻在光线下轻轻泛光。本来,是艺术让它们说话,也让我们从头倾听。

(责任编辑:热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