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一个比走路还简略的动作!每天10分钟,至少带来3个优点

一个比走路还简略的动作!每天10分钟,至少带来3个优点

2025-07-20 22:42:27 [休闲] 来源:晴影灵阁站

先看图。个比

你是走路至少不是正在用这种姿态看手机↓↓↓。

△图片由AI生成。还简

这些动作看似舒畅,动作带实则让咱们的每天身体付出了不少价值……。

许多人经过按摩、分钟热敷、优点弥补营养素等各种办法缓解,个比却收效甚微。走路至少其实,还简只需一个简略的动作带动作——站立,就能带来意想不到作用。每天

01。分钟

站一站!优点3个优点找上门。个比

世卫安排曾在《2020年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攻略》中指出,不管是坐仍是躺,只需人体在清醒状况下耗费的能量小于等于1.5代谢当量(MET),就能够称之为“久坐”。

一项研讨发现,久坐会添加缓慢胰腺炎、非酒精性脂肪肝、十二指肠溃疡、胆结石等16种消化体系疾病的发病危险。

但好消息是,站立不只能缓解腰背压力,促进血液回流,还能激活中心肌群,改进肠胃活动,协助咱们远离“久坐归纳征”,找回健康好状况。

每天合理安排站立时刻,能够收成一系列优点:

■ 激活胃肠“动力引擎”。

久坐时,肠胃活动缓慢无力,食物在消化道里“走走停停”,很简略堆积在一起,引发腹胀、便秘等问题。

而站立动身时,为坚持平衡,咱们的中心肌群会天然收紧发力,特别是腹部肌肉,它自动缩短能够带动肠胃更快速地活动,促进消化。

■ 为血管“保驾护航”。

研讨发现,每天把一部分久坐的时刻改成站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内皮功能障碍标志物等目标都下降了。简略来说便是: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更低了!

这首先是因为站着的时分肌肉收紧,会比坐着时焚烧更多热量,因而身体也有更多时机分化甘油三酯等“坏脂肪”来作燃料。

其次,站立时小腿肌肉继续缩短,能够像挤海绵相同协助血液回流,削减血管壁的“废物”堆积,让血管更洁净。

■ 健旺骨骼肌肉“支撑体系”。

咱们的肌肉遵从“用进废退”的准则,特别是上了年岁之后,要是没有遭到满足的影响,很简略呈现丢失、萎缩等状况,乃至还或许引发肌少症。

但站立能够让腿部、臀部、中心等部位的肌肉都继续处于轻度缩短状况,不断得到训练。并且站立时身体分量对下肢骨骼的压力,能影响骨骼强化,有助于坚持下肢骨密度,防备骨质疏松。

02。

四大“假站立”圈套要警觉!

真实规范的站姿,应该像一棵直直的松树,从旁边面看过去,耳垂、肩峰、骨盆、膝关节和足踝在一条直线上。

假如任何一处“跑歪了”,站得没作用不说,还或许损伤身体。

下面这些常见的过错站姿,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 含胸驼背。

肩胛骨前移、胸椎后凸这种姿态不但揉捏胸腔,还会让颈椎“压力山大”。时刻长了,肩颈酸痛、头昏眼花都或许来“签到”。

■ 撅屁股。

这个“榜首眼翘臀”是不少爱美小伙伴常犯的过错。其实屁股撅得太狠会使腰椎过度前凸,椎间盘后部压力直接暴增40%!

这种压力不只简略导致腰痛,还简略添加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

■ 膝超伸。

喜爱站得分外垂直的朋友,调查一下自己的旁边面,假如发现小腿肚后凸、大腿小腿不在一条线上,还呈现“C”形,那很或许是膝超伸。

这种膝盖过度后顶的站姿会让关节接受反常压力,加快磨损与老化。一起,因为重心前移,稳定性变差,跌倒受伤的危险也添加了。

■ 足内/外翻。

咱们再垂头看看自己的鞋底,假如内侧磨损很严峻,那或许是足外翻在捣乱。反之,假如外侧磨损严峻,则或许是足内翻。

不管是外翻仍是内翻,站立时都会让脚掌受力不均,长时刻如此,足弓陷落、踝关节劳损,乃至是骨性关节炎都或许呈现。

03。

怎样站最健康?

这些站姿总有一个合适你。

■ 靠墙站:身形纠正黄金动作。

后脑勺、膀子、臀部和脚跟紧贴墙面,幻想自己是被悄悄拉直的绳子,天然耸立。

这个姿态几分钟就能训练背部肌肉,让背部更有力气。长时刻坚持还有助于纠正脊柱、纠正驼背等不良姿态。特别合适驼背、骨盆前倾的朋友。

■ 踮脚站:血管和小腿两层“SPA”。

双脚与肩同宽,缓慢抬起脚跟,用前脚掌支撑身体,坚持身体平衡。

踮脚站的时分,能影响到小腿后侧的肌肉,增强小腿力气。一起,它还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愈加有利心血管健康,特别合适腿部简略水肿的办公室久坐党。

在踮脚的过程中,留意坚持呼吸均匀,不要憋气。

虽然恰当站一站有许多优点,但也要操控好时刻。研讨指出,每天站立时刻超越2小时,每添加30分钟,直立性循环疾病危险将上升11%!

主张咱们“间歇性站立”,隔一小时选一个喜爱的站姿站一站,一次站5-10分钟,每次不要超越30分钟,每天操控在2小时以内。

▌本文来历:央视新闻微信大众号(ID:cctvnewscenter)归纳科普我国等。

监制/李浙  主编/杜显翰。

审阅/纪刚 河北医科大学榜首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修改/秦静。

部分图片来历/视觉我国。

(责任编辑:知识)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